眼下,全國冬小麥由南到北陸續(xù)進入返青期,多地依托一批新技術、新設備助力田間管理,不斷夯實夏糧豐產基礎。
近期,河南8500萬畝小麥從南到北陸續(xù)返青,也是小麥促弱轉壯關鍵期。在安陽市內黃縣高堤鄉(xiāng)高標準示范田里,農技專家正熟練地操作著土壤墑情監(jiān)測設備,對土地墑情進行監(jiān)測。
“去年有兩塊地澆水不及時,麥苗長勢弱,加上施肥也不準確,產量不理想?,F在有農技專家?guī)淼目萍荚O備,看著數據種地心里更有譜?!狈N糧大戶焦現生看著土壤墑情監(jiān)測設備采集的數據連連感慨,“以前種地憑經驗,現在靠數據?!?/p>
“土壤墑情監(jiān)測設備不僅可以實時監(jiān)測不同深度的土壤濕度,還可以科學分析土壤的微量元素。”內黃縣農業(yè)技術推廣站站長、高級農藝師韓志乾介紹,今年,10多支服務小分隊、100名技術人員均配備了土壤墑情監(jiān)測設備,新技術新設備的普及利用為今年夏糧豐收搭好了科技架子。
數據顯示:目前,內黃縣91萬畝冬小麥壯苗率超90%,長勢明顯好于往年。
科技賦能農機,田野擁抱智慧。近年來,圍繞建設農業(yè)強國目標,我國不斷加大農機等科技創(chuàng)新和創(chuàng)新成果應用力度,加快向“大中小型兼?zhèn)?、綠色高效智能一體”邁進。植保機、無人機等各類現代化農機裝備馳騁在田野上,從播種、施肥到噴藥、收獲,全流程能夠實現自動化。
連日來,安徽阜陽市太和縣農業(yè)部門引導家庭農場、種糧大戶等各類農業(yè)經營主體,利用大型無人機、卷盤噴灌機、圓盤施肥機等智能化農業(yè)機械,追肥澆水,打牢小麥豐產豐收基礎。
“去年秋播時,部分地塊小麥播種時間較晚,導致現在出現弱苗現象?!碧涂h原墻鎮(zhèn)農事服務中心負責人阮興全當場開出“藥方”:采取追施返青肥的方式進行補救。
為提高追肥效率,大型植保無人機在農田里大顯身手,一兩天就能全部完成作業(yè)?!坝捎诖汗?jié)過后缺乏有效降雨,小麥還需要補水,我們用卷盤噴灌機對地塊進行澆水,全程只要一個人就能操作完成。”阮興全告訴記者。
今年春管,安徽太和縣150多萬畝小麥有了“智慧大腦”。當地農業(yè)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依托搭建的物聯(lián)網監(jiān)測平臺,農戶只需打開手機就能掌握麥田苗情、墑情、病蟲害等情況,一旦有預警,立刻會調來無人植保機、自走式噴霧機等設備進行作業(yè)。
科技裝備強是農業(yè)強國的重要特征。目前我國農業(yè)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3%,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%以上,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4%,科技裝備已成為糧食連年豐收的重要保障。
為保障好今年春耕生產,近期,農業(yè)農村部已啟動實施奮戰(zhàn)120天抓春管提單產奪夏收糧油豐收行動,從“雨水”到“夏至”,聚焦重點作物、重點區(qū)域、重點環(huán)節(jié),緊盯關鍵農時、關鍵技術、關鍵要素,強化聯(lián)系包保、監(jiān)測預警、指導服務,全力以赴確保夏收糧油首戰(zhàn)告捷、夯實全年糧油豐收基礎。
北疆新聞 | 內蒙古自治區(qū)重點新媒體平臺,內蒙古出版集團?內蒙古新華報業(yè)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采編發(fā)布服務一類資質平臺。
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: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,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,轉載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,并附上原文鏈接。
二、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(作品)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,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。
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(lián)系的,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,聯(lián)系郵箱:bjwmaster@163.com。
版權聲明:北疆新聞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。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-1
Copyright © 2016- 北疆新聞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15120200009-1蒙公網安備:15010502001245